大運精神 誓奪“魯班”
——“深圳大運中心”工程創魯班獎紀實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26日,當“深圳大運中心”的名字出現在中國建筑業協會網上,被公布為二○一二至二○一三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時,所有八局人無不為之歡呼雀躍。興奮之余,我們回想起創建魯班獎的艱苦歷程,不由心情澎湃,熱血沸騰。那“刻骨銘心”的一幕幕感人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一、工程簡介
深圳市大運中心I標段(主體育場)工程是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會場,位于深圳市龍崗區體育新城,是集田徑、足球比賽、文化和休閑活動于一體的多功能體育場,可舉辦足球、田徑等47個運動項目最高級別的國際比賽。
工程占地總面積37030㎡,總建筑面積139384㎡,總投資21.24億元;體育場南北長270m,東西寬285m,局部地下一層,地上五層,高度51.3m,擁有61404個觀眾席位。采用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和承臺基礎,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鋼屋蓋采用單層折面空間網格結構,看臺板采用預制清水混凝土構件。
二、國創優經驗總結
領導關注 保駕護航
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場工程采用全國公開招標方式,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其承建過60多座同類場館的輝煌業績,在眾多實力雄厚的承包商激烈競爭中,一舉奪得大運中心主體育場的施工總承包權。
2008年7月工程中標后,即確定了以塑樣板工地、創精品工程、創“魯班獎”的目標。開工前,公司就給項目部下了硬性指標——力保“魯班獎”。要創“魯班獎”選擇有經驗的項目班子是關鍵,經過局主管領導實際考察和精心挑選,點名由具有豐富工程管理經驗的公司副總經理張旭東任項目經理,公司副總工程師楊鼎任項目技術負責人,組成了強大的項目領導班子,同時在全公司范圍內挑選了思想素質高,管理水平高的管理人員,在局總部的協調下并從全國14個勞務基地選調了2000多名操作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同時成立了以公司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為首的魯班獎創優領導小組,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公司工程技術質量部對施工現場實行全程監控,對施工方案進行嚴格審批,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提出了許多指導性的意見,實施過程中,多次開展質量安全大檢查,針對工地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意見并限期專人整改,將問題消化在過程中。
精心策劃 高標準 嚴要求
無論做什么事情,首先得有一個標準。對此總部要求我們必須在當地樹立樣板工程、創AAA級標準化示范工地,工程質量按照局歷年來最好工程魯(班獎工程標準)來實施,把創優計劃落實在過程中,保證過程受控,為此我們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虛心向同行請教,謙虛向兄弟單位學習。
走出去。公司多次組織項目部管理人員到魯班獎工程、類似采用清水混凝土、幕墻、鋼結構的項目參觀學習,經過調研,大家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走出去,理出思路,確定了目標,堅定了信念。
請進來。我們多次邀請魯班獎專家、有經驗的項目團隊前來項目講課,重點講授關于創“魯班獎”的意義、評定程序、質量要求和注意事項,并不定期地請內外部專家到現場進行檢查、指導,針對我們工程提出具體意見。組織創魯班獎推進會等活動豐富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及創優知識,提高項目質量管理水平,這為“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場” 工程創優工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策劃編制創優爭獎規劃:為了做到心中有數,確保創獎成功,聘請了有關專家,結合工程實際,指導策劃編制了《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場魯班獎策劃書》?!恫邉潟访鞔_了幾個必須拿下的硬性指標: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全國建筑質量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示范工地、深圳市金牛獎、全國建筑裝飾工程金獎、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獎、廣東省金匠獎、全國優秀QC小組成果、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圍繞這些指標,我們又進行了深度策劃,為深入開展創優做好了前期準備。
落實責任 強化質量管理
為了確保創優工作的順類進行成立了創優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對創優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量化指標,責任到人。
(1)以確保“魯班獎”為工程質量目標。公司將本工程列為重點工程,成立了涵蓋公司、項目、班組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和創優管理體系,完善項目技術質量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選配高素質的項目班子和施工隊伍。將勞務分包、專業分包、材料供應商納入工程創優體系范圍,進行創優目標量化分解,層層簽訂質量責任書,保證了質量管理全過程受控。
(2)技術控制與支持。認真做好項目策劃,強化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的管理。以施工組織設計為龍頭,編制專項施工方案106份、技術交底123份,作業指導書77份,進行了52項近2512人次現場交底。
(3)嚴格過程控制,實現過程精品。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過程管理,制定并落實質量預控措施、質量三檢制度、質量一票否決制度、質量責任制等一系列質量管理措施,并嚴格進行節點考核。
(4)堅持“樣板引路”,施工前重要分項工程先做樣板,共計做樣板間12間,樣板段43處,全部由四方(業主、監理、設計、施工)驗收達到規定的標準后才開始大面積施工。
(5)發揮總包職能,加強成品保護。堅持“聯合會審,專業隱蔽,綜合驗收”的工作制度,認真履行總包職責,注重對各專業隊伍的管理,做到策劃在先,統一協調,工序合理,使原材料進場、檢驗與試驗、質量檢查與驗收、技術資料歸檔、成品保護等各個環節均處于受控狀態。
(6)加強圖紙規范的學習,把好圖紙會審關,提前對預應力、鋼結構、幕墻、預制清水混凝土構件、防火門、衛生間及室內裝飾等進行二次深化設計,形成深化圖26套。
(7)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廣泛開展科技攻關和群眾性QC活動,有效解決了技術難題和質量通病。共成立了QC小組12個,取得QC成果14項,其中《現澆清水混凝土構件外觀質量控制》、《有效減小梯蹬斜梁施工偏差》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QC成果獎,提高了工程質量水平。
重點出擊 攻克難關
“難”——工程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是魯班獎工程的主要特點,我們在這次創優中,主要抓住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施工。
1、單層折面空間網格鋼結構
(1)組合構件形狀復雜,重量大。其中肩峰組合構件最大平面投影尺寸40m×20m,高度30m,重達145t,構件吊裝及高空拼裝難度大。
(2)主桿件鋼管,直徑Φ700mm~Φ1400mm,壁厚120mm~140mm,單個焊口熔敷金屬量達到650kg,同時具有大傾斜、懸挑、全位置(平、立、斜、仰)等特點,焊接施工難度大。
(3)鋼結構空中安裝定位精度要求高,多角度、多桿件相貫節點(最多11根桿件)空中定位、測量控制難度大。
(4)卸載鋼結構總重達1.8萬t,臨時支撐點多達80個,應力監測點多達68處,卸載過程監控難度大。
針對上述施工難度我們采用 “構件工廠制作,現場單元拼裝,跨外吊裝,高空對接合攏,結構分級同步卸載”的施工方法;采用計算機控制,逐圈分級同步卸載,確保了1.8萬t復雜鋼結構屋蓋卸載安全、精確就位(檐口實測撓度303mm,設計撓度305mm)。
2、清水混凝土施工
(1)清水混凝土預制構件規格多(約1000種)、數量多(9909塊)。預制過程中原材選用、模具加工、蒸汽養護控制復雜。 采取現場建廠,通過對圖紙二次優化設計,采用以直代曲的方法,優化模板配置,使用可調模具,生產預制清水看臺板共4177塊,僅配置了49套鋼制模具,3224塊預制清水掛板,僅用23套模具。
(2)預制清水構件吊裝量大,安裝精度要求高。大尺寸懸挑三折板(長14m、重18.95t)翻轉技術要求高。聘請北京榆樹莊專家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大尺寸三折看臺板施工采取反打工藝,采用自行設計的翻轉裝置解決了大尺寸三折板翻轉的難題。
(3)超高(最高14.35m)異型清水混凝土柱截面隨著體育場弧形變化,每根柱截面皆不相同。采用定型鋼框木模,模板為高級鏡面板,夾具固定,有效保證了截面尺寸。采用正交法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模板分段支設,分段澆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搗棒和附著式振搗器,14.35m的超高柱分三次澆筑完成,混凝土色差小、表面密實、無氣泡,有效保證混凝土表面觀感質量。嚴格控制施工縫留置位置,所有柱子水平留縫在同一標高位置。
3、場館屋面采用了新型聚碳酸酯板屋面系統,采用壓板構造形式,可在外鋁壓板以及鋁附框和膠條形成的卡槽內自由伸縮,通過三道防水體系,成功解決了聚碳酸酯板溫度變形和系統防水的難題。
4、建筑外周長1156m,屬超長混凝土結構,抗裂施工難度大。綜合采用預應力鋼筋、抗裂纖維、微膨脹混凝土、控制水泥用量等技術解決混凝土開裂的難題。
5、機電工程系統復雜,多為弧形走向,設備機房管線密集,管線綜合排布及安裝難度大。采用無折彎式橋架,即橋架配件過渡均采用圓弧過渡,形成整體上的流線感。橋架支吊架與圓弧圈梁切線方向垂直,橋架弧度利用接頭處細微的折線來調整,達到折疊成弧的視覺效果。
6、通風空調、消防、電氣、給排水、建筑智能化等共計50個系統,系統集成化程度高、調試難度大。
7、分包單位多達56家,工序穿插多,現場組織協調、總包管理難度大。我們秉承“管理分包,無不管之事”的理念,以總、分包管理手冊為依據。發揮總包的組織、指揮、協調的能力,始終以公平、公正的原則來處理各類事宜,始終做到“同舟共濟、互利共贏”。努力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維護好與相關建設主管單位的關系,為各分包單位的順利施工創造條件。
8、作為創優工程,施工資料的整理也是一項重要工作。開工時,工程技術部就在現場召開了資料工作會議,對工程資料的收集、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項目部專門調集了兩位經驗豐富的專職資料員,并專門對他們進行了培訓,資料室配置了電腦、傳真機、復印機、音像設備,和技術資料軟件,在硬件上為資料工作提供了條件,同時不定期請局和深圳市檔案館的專家進行檢查指導。
精益求精 打造亮點
“亮”——是魯班獎工程的又特殊要求:“人無我有”、“人有我突”、“人突我優”、“人優我特”,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對于任何一個施工部位,深圳人始終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絕不允許有半點馬虎。
1、主體結構內實外光,棱角方正,線條一致。403根異型現澆清水混凝土柱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棱角分明。9909塊預制清水混凝土看臺板、踏步板和裝飾掛板尺寸精確、表面平整、棱角方正、色澤一致,安裝牢固、位置精確。
德國GMP公司設計時為了追求視覺上的自然古樸,在建設中大量采用現澆的清水混凝土墻柱和預制的清水看臺板及掛板。清水混凝土對材料的選料、配合比、攪拌、澆筑時間和施工方法要求都非常高,為此,項目部走出去學習經驗,把權威專家請到現場指導,制定詳細施工方案,采取強有力措施,建立懲罰機制,實行人員崗前培訓和樣品領路,確保了清水混凝土的精湛工藝和質量。
2、鋼結構加工、制作及安裝就位準確,焊接可靠,焊縫飽滿、均勻、平滑,涂裝均勻、粘結牢固。一級焊縫,1424條共長2.56km,無損探傷檢測100%,一次合格率99.9%。二級焊縫,7880條共長7.88km,抽檢比例20%,均合格。
3、石膏板吊頂大面平整,拼縫嚴密,無裂縫,陰陽角做工細致。吊頂內風口、燈具等末端設備排布合理、貼合嚴密、成排成線。大面積石膏板吊頂,不出現裂縫對施工要求極高,因此項目通過開專題會議研究,通過在吊頂安裝過程中,合理分割布置U型槽,有效的減少了裂縫產生。
4、衛生間排磚規范,衛生潔具排列整齊、打膠嚴密,地漏居中布置、排水通暢。作為舉辦重大國際賽事的大型體育場館,現場設置了大量的衛生間,在衛生間貼磚前就提前進行深化設計,采用電腦進行排磚、對縫和衛生潔具的布置,保證了衛生間的整體裝飾效果。
5、樓板底部仿清水涂料表面平整、光滑,無色差;室內走廊墻面分隔合理,自流平地面平整、接縫處理細膩,無空鼓、裂紋。
6、管道綜合排布、立體分層、排列有序,坡度、坡向正確。管道面漆均勻,保溫嚴密,標識正確、清晰。管道穿墻、穿樓板部位封堵嚴密、美觀。設備間設備基座整齊、安裝順直,閥門儀表成線,高度合理,操作、維修方便;地面涂刷地坪漆,分色明顯,地面整潔。
技術創新 綠色環保
“新”——是魯班獎工程的靈魂,創新才不會使我們前進的步伐停下來。
1、工程開工之初,該工程就確定為“四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施工中積極應用2005版“建筑業10項新技術”10大項中的21小項,形成自主創新技術7項。取得專利7項、省部級工法4項, 2篇論文獲得全國建設工程混凝土應用新技術交流會優秀論文一、二等獎,通過了廣東省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和中建總公司科技推廣示范工程驗收。新技術應用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鋼結構施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工程以“節能環保”為設計理念,大量采用聚碳酸酯板幕墻、透水混凝土地面、加氣混凝土砌塊、酚醛樹脂板、擠塑板、襯塑鍍鋅給水管等節能環保材料,通過多種方式節約能源。
(1)工程原公共區域結構柱設計為弧型,柱號、配筋相同但是柱的截面卻相差幾厘米不等且弧長不一,而且基本是清水混凝土柱。如按原設計圖紙施工,需投入的模板數量達到12000㎡,且每套模板對稱周轉,周轉率低,經過做設計和監理工作,認為細小的差異完全可以忽略,決定將這部分柱統一成三種截面,清水混凝土柱的模板只需要用原來的1/3就可以滿足生產的要求,降低施工難度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2)原計劃在外場地生產加工清水預制構件,但考慮到預制構件體積大、重量重,在運輸過程中易破損,僅預制構件的運輸費和場地租賃費就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經過對施工現場布局的總體規劃,發現有足夠的場地可以現場建廠生產預制構件。
(3)本工程的預制清水混凝土看臺板原設計每跨是三折線組成,施工難度大,鋼模板投入驚人,經深化設計后,改成了直線形,4100余塊看臺板,僅用49套模板就可以全部完成,平均每套模板的周轉次數達到了85次,該項目即節約成本350萬元。
(4)結構的支座、背峰、背谷、肩峰、肩谷、冠谷位置采用了鑄鋼節點,共120個,鑄鋼節點單件最重約90t,總重4000t。通過對所有節點1:1模型放樣確定最大最重的肩谷節點為優化對象,進行優化計算,最終確定將肩谷節點某分枝的鑄鋼件縮短,以減輕鑄鋼件的重量和尺寸。肩谷節點共減輕鑄鋼約400t。
3、綠色施工:節水:大面積混凝土現場攪拌、養護用水等優先采用雨水收集等措施。節地:平面布置合理、緊湊,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節能:在工人宿舍區熱水集中供應,洗浴用水采用太陽能熱水器,塔吊現場照明采用可定時控制的鏑燈,節約了大量用電。環保:排放的污水設三級沉淀池、垃圾100%分類處理;除塵降噪:施工場地每天專人灑水,機械施工使用隔音棚。
以人為本 凝聚人心
項目部以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組織廣大員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貫徹我黨新時期提出的政策方針路線,開展政治學習,保持黨員先進性。召開項目民主生活會、黨員組織生活會、班子生活會,討論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在生產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在組織生活會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思想大解放,積極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解決措施和方案,為項目今后的工作提供思想動力,重新凝聚人心,團結奮發。
項目開工以來,著力幫助困難職工克服生活困難,通過系列關愛職工活動,努力辦好辦實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每一件實事。人性化的管理贏得了廣大員工的心,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圓滿完成了這項重大的使命。
結語
深圳市大運中心I標段(主體育場)工程在各級領導和主管單位的關心和指導下,歷經1261天的建設,我們圓滿完成了工程建設的各項任務,獲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評,我們將繼續完善管理,努力將工程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社會奉獻更多的精品工程。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