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戰略謀劃和系統部署。建筑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廣東,越來越多科技碩果從“紙上”落到“地上”,助推項目精益管理,服務于生產經營創效,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正在建設中的白云機場三期(龍口-小布安置區)項目,機器轟鳴、鋼花飛濺,力爭年底實現完美交付。作為加快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先導性工程、重點公建項目,我國民航機場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改擴建工程,項目對強化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動力源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以裝配式建造方式,實現精益管理,提升項目品質,推動傳統建材產業綠色轉型,是廣東省首個“PPEFF體系”示范工程,實現預制率高達70.4%,也是全國目前已建“PPEFF體系”項目中面積最大的工程。項目以創新引領探索綠色建造未來,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碳達峰”。作為項目施工單位,中建四局一公司高度重視和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把技術創新作為“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不斷攻克難關、勇攀高峰。科技創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在這些重量級項目背后,該公司有一支成果豐碩、技術過硬的創研隊伍——李松晏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近日,該工作室榮獲“廣東省工人先鋒號”。
據介紹,該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月,以“施工技術創新服務生產經營創效”為宗旨,“建筑工業化”“智能建造”為主要研究方向,曾獲評2019年“廣東省工業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021年“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工作室領軍人李松晏同志獲得“中國施工企業科技專家”“廣東省建筑業協會工程質量技術管理專家”“廣東省裝配式建筑高級專家”稱號;2021年,李松晏入選“工程建設科技創新人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只有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全方位對接,才能真正發揮科技對產業的引領支撐作用。近年來,該創新工作室不斷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高速路”,推動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活躍度顯著提升。
據統計,該工作室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累計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22項(其中華夏獎2項,廣東省土木學會詹天佑故鄉被獎項2項);參與制定國家級和地方標準6項;BIM獎項28項;省部級以上工法42項,授權專利94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科技成果鑒定50項;論文發表78篇。工作室成立以來,通過科技優化項目91項,為企業增收創效12983.72萬元。
(中建四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魏萊 供稿)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