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25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8229億元,同比增長1.6%。分產業看,在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3.2%。其中,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18.9%,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2.6%,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5.9%。
-12.0%: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3580億元,同比下降12.0%;其中,住宅投資41208億元,下降10.9%。(國家統計局網站)
8148.7億元人民幣:2025年1-6月,我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35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以美元計為189.1億美元,增長20.7%)。對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814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以美元計為1134.3億美元,增長19.6%);完成營業額4657.3億元人民幣,增長8.7%(以美元計為648.3億美元,增長7.5%)。(商務部網站)
67.3億美元:2025年1-6月,我省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50.8億美元,同比增長49.5%。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7.3億美元。勞務和工程項下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4787人,期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共計90850人。(廣東省商務廳網站)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頑瘴痼疾,必須下大力氣堅決糾治。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制定《若干規定》,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對于持續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對民辦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兒童,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
《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7月28日,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公布,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中國政府網)
《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其中提出,打造商業航天應用“首場景”。加快推動衛星互聯網服務在低空經濟、移動通信、物流運輸、智慧城市、太空挖礦、太空旅游、應急救援等前沿領域落地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創新示范項目。(廣東省政府網)
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順利貫通:8月17日,開挖直徑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刀盤破洞而出,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掘進完成,代表著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順利貫通,中國水下隧道建設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突破。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穿越“地上懸河”,是繼“萬里黃河第一隧”——濟濼路黃河隧道后又一連接南北向的大通道,也是首條穿黃單洞雙層盾構隧道。
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航拍圖
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順利始發:近日,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滄淵號”在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長江隧道A4標左線工程正式啟動掘進,標志著我國在大型工程裝備制造和隧道建設領域再次取得新突破。“滄淵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最大開挖直徑盾構機,也是世界上直徑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構機之一,開挖直徑達16.66米,相當于五層樓高度,整機總長176米,總重量超5650噸。(建筑時報)
浦東新區建筑師負責制改革邁出國際化步伐:近日,浦東新區建交委正式為4名符合資質要求的境外建筑師核發《境外建筑師在浦東新區任職責任建筑師備案證明》。這是自今年4月1日《浦東新區關于推進建筑師負責制工作的實施辦法》施行以來,浦東新區完成的首批境外責任建筑師備案工作。(上海市住建委網站)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完成2024年度建筑工程職稱評審工作:近日,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職稱評審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我省2024年度建筑工程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分兩批次在江門市開展,共對6500余名不同層級申報人進行評價。本次評審嚴格執行新修訂的《廣東省建筑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以守牢職稱評審工作紀律要求和廉潔自律規定為底線,強化評審專家、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紀律要求,有力有效保障了評審工作科學規范公平開展。
一般項目實行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告知承諾制備案:8月11日,廣東省住建廳發布通知,10月1日起,5類項目實行消防驗收備案告知承諾制。
《關于貫徹實施<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及九項專業工程工程量計算標準的通知》:近日,廣東省住建廳通知:2025年9月1日起,全省財政或國有資金建設工程須執行新版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舊標準廢止。(廣東省住建廳網站)
東莞市工程建設項目“驗收即發證”: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東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提高審批服務體驗,東莞市在推行聯合驗收改革工作的基礎上,自2025年8月11日起實施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和不動產登記聯合辦理,并行審批核發不動產權證,實現“驗收即發證”。(東莞市住建局網站)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結對幫扶企業名單(2025年第二批):8月7日,佛山市住建局通報,2025年第二批共160家企業踴躍響應號召,自覺扛起貢獻社會的企業責任,主動與各區鎮街結對共建,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美麗圩鎮提升等重點任務。(佛山市住建局網站)
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現場交流會:由珠海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聯合主辦,市建筑業協會協辦的“治理欠薪 共享安寧”房屋市政工程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現場交流會,于8月6日在珠海市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珠海市建安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金澤大廈項目現場舉行。(珠海市建協網站)
廣東建工控股:2025年8月12日,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廣東建科 股票代碼:30163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公開發行股票10466萬股,發行價6.56元/股,募集資金約6.87億元。上市首日收盤價34.01元/股,漲幅418.45%。
近日,受強降雨影響,廣東多地出現內澇、積水等險情。廣東建工控股及所屬各單位認真落實國家防總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迅速組織動員搶險隊伍馳援東莞、惠州等地搶險,以實際行動踐行國企擔當。(企業官微)
廣州建筑:8月3日,由廣州建筑集團下屬產研院集團承建的全國首個應用BMC(螺栓連接鋼結構模塊)模塊化建造技術的舊城改造項目——“黌橋·小石集”危舊房改造項目迎來重大節點:56個BMC模塊(即Bolted Modular Construction,螺栓連接鋼結構模塊)全部完成制造與吊裝封頂。這標志著該項目主體結構施工圓滿結束。(企業官微)
▲改造后的項目(效果圖)
中建四局:中建四局堅持深耕區域、深耕客戶、深耕專業不動搖。上半年,局海外新簽合同額近百億元,同比增長120%。在鞏固自身房建、廠房類傳統項目營銷優勢外,錨定專業領域,突破基礎設施、戰略新興、冶金等新型業態,中標一批有影響力的新項目。
近日,中建四局連續中標一批重點項目: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京東2025-京東總部五號園區施工總承包項目,位于廣州市越秀區的粵港澳職工之家改造項目EPC工程總承包,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的中心南片區重大產業配套工程(二標段)施工總承包項目等。(企業官微)
保利長大:近日,保利長大承建的尼泊爾KTFT項目2標建設捷報頻傳,隧道工程與橋梁工程相繼取得重大進展,為項目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企業官微)
博大建設:近日,從新疆克拉瑪依市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博大建設集團成功中標城南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項目裝飾及安裝工程,中標金額高達1.3億元。(企業官微)
廣東聚源建設:8月2日,由廣東聚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中禧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江門市建科國際產業園項目主體結構封頂儀式在蓬江區群華路18號項目現場舉行。(企業官微)
廣東建工股份:近日,廣東水電二局負責施工的粵東城際8標三工區項目迎來關鍵節點——潮州東站東端頭盾構始發段順利封頂,為后續盾構施工奠定堅實基礎。(企業官微)
廣東一建:8月11日,廣東一建第六分公司承建的清遠供電局南網智慧能源供應鏈中心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施工團隊晝夜奮戰,以工匠精神推動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8月8日,廣東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百千萬工程”幫扶項目——東莞市道滘鎮厚德地鐵站慢行接駁快線項目開工儀式在東莞市道滘鎮順利舉行。(企業官微)
深圳市政:8月12日上午11時01分,由市政集團承建的深惠城際大鵬支線土建二工區項目迎來關鍵節點——龍坪區間(3#工作井—坪山站)盾構右線順利洞通!這是深圳市屬國企承建的首個城際鐵路建設項目,也是繼坪山站主體結構封頂后的又一重要節點突破。(企業官微)
中建科工:近日,中建科工中標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屋頂光伏二期投建運項目。項目裝機容量30.3MW,運營期25年;中標深圳市人民醫院寶安醫院項目施工總承包Ⅱ標。(企業官微)
中建三局:近日,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造井機在湖北紫云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式投用,作為國內首款應用在豎井襯砌中的智能造井機,可有效解決豎井施工作業面狹小、通風難、工序集成化程度低等難題。
近日,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中建萬方”系統解決方案中無人化物料運輸系統在湖北省智能建造試點工程——中建壹品·漢韻公館項目投入使用,標志著施工物料運輸環節向“人-機-環”深度融合形態實現關鍵突破。(企業官微)
中建五局:近日,由中建五局承建的廣東省粵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正式開工,項目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工程、廣東首個省級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位于韶關市,將打造成為廣東省航空應急救援保障中心、空地一體聯合救援中心、“全災種、大應急”綜合應急救援實訓中心。(企業官微)
項目效果圖
廣東聚源建設:近日,隨著污水提升泵站的水泵開啟,由廣東聚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江門市豐樂水質凈化廠整體搬遷工程項目正式通水。這一總投資2.53億元的重大民生工程,較原計劃提前5個月竣工,刷新了江門市同類項目建設速度紀錄,成為央地合作助推江門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典范。(企業官微)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下為全文: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倪 虹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間,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擘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宏偉藍圖,在我國城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立足新時代我國城市發展新形勢,科學回答了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黨關于城市工作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一、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取得哪些歷史性成就?
我們黨歷來重視城市工作。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戰略部署,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1962年、1963年、1978年,中央先后3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研究分析城市發展形勢,部署城市工作重點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城市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2015年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系統謀劃部署新時代城市工作,推動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能級大幅提升。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4年的67%,城鎮人口由7.2億人增加到9.4億人。“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19個城市群承載全國75%的人口,貢獻了85%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動力源。雄安新區拔地而起。城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截至2024年底,國內生產總值超萬億元城市已達27個,中國城市在全球的影響力、競爭力不斷提高。
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不斷深化城市規劃、建設、治理體制改革,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保護紅線,盲目擴張“攤大餅”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城市道路長度達到56.4萬公里,軌道交通建成里程接近1.1萬公里,通勤效率大幅提升。國家、省、市、縣四級城市管理組織架構基本形成,像“繡花”一樣治理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治理中廣泛應用,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8年多來,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圖為2025年6月11日拍攝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 雄安媒體中心供圖 王偉倩/攝
城市宜業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截至2024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處理率均超過99%,地下管網長度達到378.5萬公里,更新改造老化燃氣管道16.5萬公里,全面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系統性提升。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萬套,1.7億人喜圓安居夢。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居民4800多萬戶、超過1.2億人。
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水平大幅提升。堅持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時間全貫通,推動建立多層級多要素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3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個、名村487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89片,認定歷史建筑6.89萬處,形成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綜合、最完整、最系統的載體。統籌發展與保護,推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留住城市“煙火氣”,打造文化“新名片”,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升。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修補,天更藍、水更清、城市更美麗。2024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60%。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0%。截至2024年底,累計建成綠道近10萬公里,建成和改造口袋公園超過4萬個,輪換開放草坪1.8萬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7平方米。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引領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二、做好城市工作有哪些需要長期堅持的重要經驗?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城市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城市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對城市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在城市發展實踐中積累形成了新的有益經驗。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我國城市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科學解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之問,為我們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科學方法和實踐指南。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必須深刻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中蘊含的科學思想方法,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努力提高工作質效。
堅持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證。城市發展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是國家發展目標、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在空間上的集中體現和實踐結果。城市工作涉及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等不同環節,以及政府、社會、市民等各方主體,必須充分發揮黨在城市工作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保證城市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構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城市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強化各級黨委推進城市工作的領導責任,努力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城市工作的生動局面。
堅持人民城市理念。這是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基本價值立場。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發展只有為了人民才有意義,只有依靠人民才有動力,只有造福人民才有價值。人民城市理念,是在新時代城市發展實踐中形成的富有時代精神的價值理念,是對我們黨領導城市工作歷史經驗的高度凝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集中體現。要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引領,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城市有高度更有溫度。
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這是新形勢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內涵式發展就是要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轉變傳統的外延擴張式發展路徑,著力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要切實把握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注重”重要原則,即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這五大原則是一個有機整體,是我們黨對城市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只有堅持好這五大原則,才能不斷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學性,贏得城市發展的優勢和未來。
堅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首要前提。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每座城市的發展程度和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城市與經濟發展要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城市人口與用地要相匹配,城市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要相適應。城市工作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沒有充分認識和自覺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只有充分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科學確定城市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立足自身基礎,面向人民需求,才能使城市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堅持統籌協調系統謀劃。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科學方法。城市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如果不科學對待,就會“生病”。城市工作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涵蓋區域、城市、社區、建筑各層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促進各領域全鏈條有機銜接、協同共進,讓城市更健康、發展可持續。
三、新征程上如何加快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作出“兩個轉向”的重大判斷,即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指明了我國城市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立足這一歷史方位,會議提出了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定位,部署了“一個優化、六個建設”的7個方面重點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主動適應城市發展階段新變化,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城市工作的新部署,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加快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動城市動能轉換。當前,我國城市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向科技創新要動能、向盤活存量要動能、向開放合作要動能。城市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生產性服務業支撐,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著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優化和完善住房供應體系,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新型建材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大力推進智能建造,培育現代化建筑產業鏈。城市中積累了大量建筑、設施和土地等資源,要激活城市存量資源資產潛力,改造利用老舊廠房、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房屋,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開放是促進城市繁榮發展的重要路徑,要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不斷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加強人居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提升世界城市日、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影響力。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新時代以來,通過精心保護修繕和有效合理利用,我國一大批歷史文化街區展示新的魅力、煥發新的活力。圖為2024年8月5日拍攝的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翹街歷史文化街區。 黎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熊正安/攝
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行動。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把城市更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貫徹落實好《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一體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統籌實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發展工程,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下功夫建設好房子,全鏈條提升住房設計、建造、維護、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下功夫建設好小區,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下大力氣解決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抓好生活垃圾分類,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下功夫建設好社區,著眼于便民、利民、安民,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更好關心呵護“一老一小”。下功夫建設好城區,持續增加公園綠地、體育健身、休閑游憩等公共場所,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地下管線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改造,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塑造具有中華美學和時代風尚的城市特色風貌。
高效能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城市要有現代化治理,我國城市已經進入“三分建、七分治”時期,治理在城市工作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加大治理投入,不斷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強城市管理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治理重心和配套資源向基層下沉,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讓管理、服務、執法資源直達基層。開展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動物業服務進家庭,更好地為居民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數字化、智慧化是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要順應數智化趨勢,建設智慧城市數字底座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豐富應用場景,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城市治理成于細、貴在精,要下足“繡花”功夫,從群眾的身邊事做起,從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的環境改善做起,持續補齊短板、優化服務,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于細微處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規模增量建設時期形成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體制機制,已不能滿足新階段城市發展的要求。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加快建立健全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和制度體系,更好適應新階段城市發展的要求。創新完善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的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先體檢、后更新,從問題導向查找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從目標導向查找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以體檢找出的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任務落地。改革城市投融資體制,推動創新財政金融政策工具,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參與,加快構建可持續的城市建設運營投融資體系。深化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健全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多元主體參與城市治理機制,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堅持依法治市,推動城市更新、城市設計、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領域立法工作,切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
摘自《求是》2025/15
(來源:住建部網站)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