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619億元:3月17日,國家局發布2025年1-2月份國民經濟數據情況。據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2619億元,同比增長4.1%,比上年全年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6%。
10720億元:據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720億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8056億元,下降9.2%,降幅收窄1.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網站)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行動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包括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消費品質提升行動、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完善支持政策。(中國政府網)
裝配式建筑可復制可推廣技術體系和產品目錄(第一批):3月12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裝配式建筑可復制可推廣技術體系和產品目錄(第一批)的通知。目錄共43項裝配式建筑技術和產品體系,其中技術體系類別包括主體結構、模塊建筑、圍護墻和內隔墻、裝修和設備管線32種類型;產品類別包括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內裝系統、設備管線系統11種類型。
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智能建造技術導則(試行):3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智能建造技術導則(試行)。該導則適用于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在勘察、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階段采用智能建造方式開展的建設活動,既有房屋建筑的改建、擴建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可參照執行。(住建部網站)
中建協發布2024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3月4日,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2024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分析報告分為2024年全國建筑業基本情況與各地區建筑業發展情況兩大部分。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國建筑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增長、惠民生、防風險、促轉型,在“穩”上態勢向好、在“進”上步伐加快、在“立”上實現突破,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進展。
綠色智能建造技術論壇暨項目觀摩會在深圳成功召開:3月6日,由中國建筑業協會指導,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筑分會主辦,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承辦的綠色智能建造技術論壇暨項目觀摩會在深圳市福田區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項目召開。(中建協微信公眾號)
廣東百企博創平臺培育計劃首批培育名單出爐:3月16日上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廣州琶洲舉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成果轉化活動暨博創灣區項目對接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專場)現場,公布了“廣東百企博創平臺培育計劃”首批20家培育單位名單。(廣東省人社廳網站)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赴深圳開展低空經濟與具身智能機器人賦能住建領域高質量發展工作調研:3月10日-11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勇帶領省市部分建筑業龍頭企業負責同志赴深圳市開展低空經濟、具身智能機器人賦能住建領域高質量發展工作調研并召開座談會。廳建筑市場監管處、科技信息處主要負責同志,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廣東省住建廳網站)
《深基坑工程管理規定》:3月1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于印發《深圳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規定》的通知(深建規〔2025〕3號)。本規定自2025年3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住建局網站)
南北聯動謀發展 深哈攜手譜新篇:2025年3月10日-11日,深圳建筑業協會迎來哈爾濱市建筑業協會及北大荒建設集團等公司代表一行11人的考察團。深圳建筑業協會精心安排了豐富的考察行程,涵蓋協會交流、項目觀摩交流、企業交流等多個方面。(深圳市建協網站)
廣州市建協舉辦標準宣貫培訓班:3月11日上午,由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舉辦的《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準》第一期宣貫培訓活動成功舉辦。來自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咨詢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關鍵崗位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學習。(廣州市建協網站)
進一步落實建設單位質量安全首要責任和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責任:3月3日,佛山市住建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落實建設單位質量安全首要責任和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責任的補充通知》,通知要求在相關平臺增設“建設單位誠信信息公示”欄,實行“紅黃綠”牌評價結果“雙告知”,開展“紅黃綠”牌補錄工作。(佛山市住建局網站)
佛山市建協舉辦標準宣貫培訓班:為深入貫徹新修訂的《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準》(JGJ/T46-2024),提升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施工安全,2025年3月18日,我會舉辦了一期關于該標準的解讀講座。來自全市施工、監理企業有關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等220多人參加了講座。(佛山市建協網站)
引領行業革新,共探智能建造新未來:3月7日,由珠海市建筑業協會主辦,廣東中聯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辦的“機器人3D打印智能建造技術”現場觀摩會在金灣區紅旗鎮城市驛站項目舉行,來自珠海全市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相繼近百人參加觀摩交流,共鑒行業前沿技術。(珠海建協官微)
中山房建首個隔震建筑順利完工:日前,由中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建設的中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建實驗室大樓順利完工,作為我市房建領域首個采用隔震層設計的建筑工程,該項目在建設技術上實現了創新突破。(中山市住建局網站)
AI 應用培訓講座: 從今年2月11日開始,廣州市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分別在珠江新城周大福金融中心、廣州市建設職業培訓學校華樂大廈教學點等地,舉辦了多輪以《AI賦能產業創新》為專題的免費培訓講座;分享了Deepseek等相關技術在場景中的實際應用案例,探討AI技術在行業垂直化應用場景和今后的發展路徑;有超過50位的會員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超過 400位會員企業的中層經理、技術骨干參加了培訓講座。(廣州市建裝協官網)
廣東建工控股:近日,廣東恒福聯合深圳市中聯展產業運營有限公司打造的中福聯·零碳數創園正式開園。該園區項目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以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深圳“20+8”產業集群戰略為引領,圍繞優化國有資本布局、老舊城區改造、提升資產價值、履行社會責任各項任務目標,有效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實落地。(企業官微)
廣州建筑:近期,廣州建筑集團中標一批優質工程,全力以赴沖刺一季度經營“開門紅”。下屬市政機施公司中標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永寧街翟洞村安置區建設工程,中標金額為4.67億元;下屬市政總承包分公司中標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華正職業學校一、二期園區建設項目,中標金額為3.5億元;下屬市政機施公司中標云南省水富市2023年排水設施建設工程(二期)等。(企業官微)
中建四局:3月15日,廣州市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中建科創大廈召開。廣州市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協會由中建四局聯合廣州市內多家行業頭部企業共同倡導并發起成立,協會目前發展會員單位45家,涵蓋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裝配式裝修、智能家居5條產業賽道核心資源。(企業官微)
廣州市政集團:3月7日上午,廣建(鶴山)公司珠西物流園桃源河畔生活配套項目動工儀式在珠西國際物流中心圓滿舉行。該項目,占地面積為30075.1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6035.87平方米。項目中標價為2.15億元,計劃工期531日歷天。(企業官微)
建星集團:近日,哈爾濱市建筑業協會代表團蒞臨建星集團承建的珠海灣項目參觀交流。共同探討項目管理經驗與技術創新,通過南北融通,促進行業共同發展。代表團參觀了珠海灣項目現場。珠海灣項目是珠海首個第四代住宅,也是全國首例無人機配送住宅社區,項目融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產業化“四化”體系,以高品質高標準,為“好房子”建造提供珠海范本。(企業官微)
深圳市政:3月16日,隨著最后一塊區域混凝土澆筑完成,寶龍水質凈化廠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工程位于寶龍七路東側,南同大道南側,規劃占地5.9萬平方米。設計規模為生活污水處理規模7.5萬立方米/天。(企業官微)
中建科工:近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官微)
近日,中建科工成功中標這一廣州市政府關注的重點工程——穗港科技合作園二期項目(AG0209033地塊)。項目位于廣州黃埔區云埔街道開創大道以西、瑞祥路以南,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建筑面積約11.77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3棟廠房,其中A棟13層、B棟8層、C棟13層。(企業官微)
廣東電白建設:3月15日上午,東莞市虎門鎮大寧百福智能制造項目動工儀式盛大舉行。項目總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總投資12.2億元。主要建設為集研發生產、商業辦公、綜合服務區和生活配套區為一體的科技制造產業發展集群園區,以發展電子信息、高端制造、專精特新等高科技產業集群。(企業官微)
永和建設:3月16日,江門市澳盈工業園區一期項目開工儀式在江門市蓬江區杜阮南路北側隆重舉行。一期項目建筑面積32936.8m平方米,擬建13#廠房、14#廠房。(企業官微)
中建八局:近日,中建八局承建的深圳歲寶國展中心項目正式竣工交付。項目位于福田區,總建筑面積41.5萬平方米,包含兩棟200米級超高層公寓,兩棟250米級超高層辦公樓。(企業官微)
中建三局:近日,由中國建筑業協會指導,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筑分會主辦,深圳市環境?務集團、中建三局、中國市政中南設計院聯合承辦的2025年綠色智能建造技術論壇暨項目觀摩會在深圳舉行。來自中國建筑業協會、深圳市水務局、市環境水務集團、全國建筑行業專家代表共800余人現場觀摩中建三局承建的福田水質凈化廠二期項目。(企業官微)
2025年全國兩會
建筑行業代表聲音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3月5日上午開幕,3月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于3月4日下午開幕,3月10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每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提交超過1萬件建議提案,涉及經濟、教育、民生等各領域。專題收集了今年兩會部分建筑行業代表的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張謹:修訂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 促進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在實際調研和工作過程中,全國人大代表,中衡設計集團總經理、總工程師張謹發現,城市更新中一些歷史遺存問題和現行規章制度亟待突破。基于深度的調研走訪,她于今年兩會提交了《關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促進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希望通過制度優化,完善相關執行細則,建立相關配套機制,顯著提升經營主體參與城市更新的積極性,促進城市功能再造與產業升級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教授張水波:重視存量PPP資產風險,加快推動化險減損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國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已有近二十年的實踐。客觀而言,PPP有力助推了地方基礎建設和城鎮化進程。但與此同時,PPP模式的相關問題和風險也日益突顯。為此,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在兩會期間提出了化解PPP存量風險的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陳衛國獻策“人民城市”建設運營
3月10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兩會同期聲”專欄聚焦報道兩會代表熱議推動更多資源“投資于人”。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圍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出建議。
報道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了“投資于人”,如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們聚焦服務民生領域,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衛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更多的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中建三局這幾年積極踐行“人民城市”建設的理念,既讓城市亮起來了,又讓產業強起來了,城市運營的品質更高了,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希望進一步開放城市空間的長期運營權,支持社區投建管運一體化模式,統籌和整合環衛綠化、社區服務、城市管理的職能。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西南院總工程師馮遠:保障政府投資建筑項目設計合理取費
針對行業關心的設計取費問題,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提出建議:加強政府投資建筑項目設計服務計費指導,提升費率合理化水平,保障建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殷翠平:聚焦民營建筑企業轉型突圍之路
“當前建筑行業正面臨結構性調整的深刻變革,民營企業需要通過科技創新與政策賦能實現破局,而行業生態的優化亟待多方協同推進。”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吊裝事業部部長殷翠平在接受采訪時,結合企業發展實踐與行業調研,就“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及“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提出專業性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付浩:推動“工程師 + 技能工人” 協同模式,激發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動力
在產業升級加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產業工人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家的產業轉型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今年兩會,陜西建工安裝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焊工付浩就當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面臨的:技能提升動力不足、創新成果轉化困難等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袁斯浪:加快完善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相關法律法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礦所屬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斯浪表示,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正是推動建筑工業化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袁斯浪再次帶著關于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多項建議參加全國兩會,在加快完善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相關法律法規方面,他指出,當前我國鋼結構住宅市場滲透率不足1%,亟需通過系統性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破除制度性障礙,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鄒彬: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完善微更新推進機制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兩會,他將持續關注城市更新領域,著眼于城市微更新推進機制,城市更新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等。另外,他還將為推動“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建言。
以上專題內容來源:《建筑時報》
主編:曾偉俊 校審:謝瑞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