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異彩紛呈,如同璀璨的星座,燦爛輝煌,照耀著歷史的長河。4月12日下午,我會黨支部黨員積極響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黨委的號召,前往市博物館觀看“盛世回歸”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此次展覽展出了備受矚目的清代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獸首之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共七件獸首文物仿制件。此次展出的展品,還包括西周時期的遂公盨、立兔形典尊、神面卣,戰國時期的嵌錯社會生活圖畫壺(一對)等珍貴文物,盡顯華夏風彩。
觀展中,在講解員的指引、講解下,黨員們不僅參觀了一件件書寫著大國氣度的瑰麗華章,講述著曲折的流散往事,呈現著中華藝術的恢宏典雅的回流文物,還了解到每件回流文物曲折的歸國之路。分離經百年,重聚在盛世。中國流失文物回歸,重續斷裂的歷史記憶與情感鏈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歸途,見證的是中華民族從屈辱顛沛到富強興盛的歷史腳步,讓每位黨員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崛起的力量。
時間齒輪轉動,歲月車轍綿延。晚清以降,國力衰微,山河破碎,列強東顧。此間,大量寶物珍藏散失他鄉,成國人之痛,民族之殤。一件件珍寶在百轉千回里顧盼著魂牽夢縈的家園,更牽動著萬千國人的心弦。銅獸首默默凝視的,是百余年的聚散浮沉;青銅重器所銘刻的,是數千年前中華文明的開端、探索和發展。回望凝視輾轉歸來的國寶,這些承載著中華文明基因的國之重器,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實用意義,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征性符號,代代傳承。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國家強盛,才能延續與傳承文明之光。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多方努力下,已有三百余批次,十五萬余件流失文物回歸祖國。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中華瑰寶回到久違的故土。
經年追索,我們終于在國家日益強大后,等來了“流浪”一個半世紀的文物們。“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這場“雙向奔赴”的“重逢”,不僅凝結著前輩們的心血與智慧,更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的堅定和義無反顧。通過參觀使黨員們讀懂了回流文物背后的工匠精神,以及追索文物過程中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并紛紛表示,今后將以堅如磐石的初心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務實篤行,面對世界風云激蕩變幻,中華兒女更應攜手同心,迎接偉大復興路上的困難和挑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偉力!
(珠海市建筑業協會 高云華 供稿)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