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赤心惟報國 中建深裝黨員突擊戰“雷火”!
(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提供)
疫情在前,刻不容緩
中建深裝,央企擔當
黨員先鋒,突擊“雷火”
共克時艱,戰“疫”必勝
為防控疫情,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火速建設,中建深裝展現央企擔當,火速馳援建設一線,黨員先鋒主動擔當、身先士卒,不懼困難、勇敢逆行,帶領千名工友兄弟一同為武漢打造“生命防線”。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國家需要,人民需要,他們都義無反顧,向前走、不回頭。他們,是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
我報名,我要參加!
1月30日接到馳援雷神山醫院建設緊急任務后,中建深裝武漢分公司在黨支部群里發出號召,黨員同志踴躍報名,很多普通員工自愿放棄休假加入其中。項目成立雷神山醫院內裝項目臨時黨支部,組建了數支紅細胞突擊隊和青年突擊隊。緊接著,2月1日凌晨4點再次接到馳援火神山醫院建設的緊急任務,連夜組建項目團隊,由黨員同志帶頭,組建紅細胞突擊隊迅速投入火神山醫院建設。
2月1日下午14點,中建深裝幕墻分公司臨危受命,僅僅用了三個小時,集結人員并成立火神山醫院項目黨支部,組建了紅細胞突擊隊和青年突擊隊,在分公司黨總支書記江益帶領下,項目團隊與時間賽跑,與死神博弈,保證按時完成任務。
“黨有號召,我有行動。”至此,中建深裝共有97名管理人員,千余名工人參與到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中。
看那高高飄揚的黨旗!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莊嚴的宣誓聲中,他們重溫著自己入黨時的熱血誓言,97人的項目管理團隊中,有33名是黨員,另外還有2名農民工黨員,雷神山、火神山醫院2個黨支部,近10支組建紅細胞突擊隊、青年突擊隊,10余名黨員先鋒崗,激勵項目團隊和工友兄弟們全力以赴、沖鋒在前、共克時艱,全力投身建設一線。
打仗就是打后勤、打“糧草”,特別在春節施工、交通封閉這個節骨眼,物資轉運、勞務配給異常困難,中建深裝由公司、分公司兩級牽頭廣泛調配各區域勞務隊伍沖上一線,物資團隊24小時隨時整裝待命,聯系廠家、確保供應及時,保障施工效率。
同時,由項目臨時黨支部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黨員先鋒崗各帶領一支突擊隊,劃分責任區,制定車輪戰作戰計劃。紅細胞突擊隊發揮主力軍作用,成立20人指揮協調小組、10人宣傳督導小組、12人安全管控小組和8人后勤保障小組,以黨員為組長劃分黨員責任區,形成了“指揮—督導—管控—后勤”的科學管理模式,貫穿于生產施工的每個環節。
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一線,飄揚在中建深裝每一名黨員的心中。他們的勇敢讓我們敬佩,他們的堅守讓我們感慨,他們的故事讓我們動容。
“冷漠”爸爸——劉鋮
2月1日晚上10時許,在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劉鋮親自上陣指揮的隔離病區首個完整病房樣板正式完成,給項目吃了一顆定心丸,接下來就是依照樣板流水作業。他馬不停蹄,隨即又轉戰火神山醫院現場,在1、3、4號樓穿梭奮戰、臨場指揮。2月2日凌晨4時,他接到妻子產房電話;清晨5點10分,指揮長的孩子順利降生。在項目上歷經風雨磨難的這個英雄般的男人,眼睛一下就濕潤了,但心里的干勁也更足了……簡短的陪伴后,他又迅速開赴到緊張的施工一線中去了。
“倔強”勇士——胡強
接到分公司指令后,他不顧家人勸說,不怕前方危險,第一時間趕回武漢。然而他一番“折騰”,輾轉村委會和鎮政府,經過通城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特批,才得以奔赴火神山醫院項目。進場后,他負責管理人員和工人調度,建立總協調機制,避免因為現場搶工造成的管理混亂。同時,在做好搶工的同時,他也隨時關注進場管理人員和工人的身體狀態,督促做好全員體溫測量工作。丟下僅6個月的小孩和老婆在老家,倔強的他說,“看到分公司員工的積極響應,尤其是一些女同胞報名,作為一名黨員的我,還有什么猶豫的,應更加勇敢向前,只要萬眾一心,我們有信心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鐵人”大哥——馬開前
他用沙啞的聲音安排著工作,向記者介紹著工程進度,關注著每一位工作者的進度與安全。他已經連續工作了五天,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兩小時。由于長期跟同事討論方案,跟工人交底部署,現場太忙顧不上喝水,他到達項目的第一天下午嗓子就完全沙啞。即使這樣在同事勸他休息時他總是說:“我沒事,你先去喝口水,這兒有我盯著。”正因為這樣,他被大家親切地叫做“鐵人”大哥。當記者談到他有什么想對鏡頭前的大家說時,他總是推脫說道:“沒什么好講的,我是一個黨員,不想上電視,不想當英雄,更不想做網紅,我所做的都是我該做的,只想疫情早點退散,幫助武漢恢復原來的樣子。”
最嚴“檢查官”——劉建華
接到馳援通知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出門前,兩個小孩分別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劉建華所做的工作就是對病患區、負壓區、醫護區的密封性進行檢查。“如果密封不嚴密,就有可能導致我們的解放軍醫護戰士感染的風險”,在劉建華的帶領下,全體管理人員對三個區域(即病患區、負壓區、醫護區)密封性再三檢查,確保三個空間獨立不串通。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使命,作為一名建設者,現在所做的就是讓我們的工程經得起時代、歷史的考驗。他在用實際行動向孩子們詮釋著什么是責任和擔當。
逆行“患者”——謝超
在接到建設火神山醫院項目的任務后,他的愛人在獲悉情況后堅定的選擇站在背后支持,“你放心的去吧,家里一切有我。”已經有11年黨齡的他第一個報名馳援。2月1日14點接到通知,15點他出現在了火神山醫院,對接總包兩個標段四波人員,交付我司負責的多是時間緊任務重的突擊任務,他負責所有的對接協調工作。第一天他通宵達旦工作,第二天晚上僅休息三個小時便立即披甲上陣了。連續高強度的溝通協調,已經讓他的嗓子嚴重嘶啞,說話非常困難,每天的持久行動,讓他的雙腳磨出了血泡,即使聲嘶力竭,也要每天撥打上百個電話溝通協調;即使疲憊萬分,也要堅持一線奮戰。
正能量“小夫妻”——劉博文
女友王婧怡在武漢中心醫院第一線戰場救治病人,男友劉博文在雷神山醫院馳援建設,負責對外的物資運輸協調和供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劉博文雖只是入黨積極分子,卻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遇到困難險阻沖得比黨員還前。這對正能量的情侶就這樣,在本該喜慶過節的日子,在不同的戰場,發起了一樣的沖鋒。正如劉博文所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更何況黨有號召,我就得有行動。今年雖然沒有見成父母,但相信他們一定會為我們自豪!”
工地“老紅旗”——葉章華
他是受人愛戴的大家長,他也是德高望重的老黨員,他更是模范帶頭的頂梁柱。他,就是有著20年黨齡的農民工老黨員——葉章華。當聽說他常在的中建深裝要參與雷神山醫院建設,他眼里噙著淚水說道:“可算有機會去到一線參與建設了”。隨即,他號召兒子、侄子、女婿一家6口馳援武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村里的老黨員,葉章華有些聲望,算是村里的“老紅旗”了。當村民聽說“老紅旗”一家6口要前往建設一線支援,很多人主動找葉章華報名加入,最初勢單力薄的6口之家,壯大到71人的隊伍,隨即開赴武漢。在工地,今年52歲的葉章華總是搶著最重最累的晚班活干,帶領大家伙兒一同用行動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他兒子葉挺說:“我家老頭子啊,看這個黨員身份看得比50多歲老頭身份要重,也不擔心自己的身體。不過,我為他感到自豪,我從小到大一直把他當做我的榜樣!”
我是黨員,我先沖!
黨旗高高飄揚,暖流心中涌動。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在這個困難的時期,他們沒有退縮,因為他們有著一腔熱血,心里有著自己的信仰,腳下就有無比的力量。
項目總指揮 劉鋮:作為項目總指揮,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沖在大家前頭,我的孩子這兩天剛好出生了,我也要給他樹立一個好爸爸的榜樣!
項目工長 梁曉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要自己能干的就要帶頭沖鋒,這不僅是一名黨員的職責,同時也是深裝人的使命!
農民工黨員 葉章華:有什么怕的,我不怕被隔離,我也是黨員哩,這心中啊有信仰,腳下就有力量!
中年黨員 周佳順:戰“疫”一線,舍我其誰。我是黨員,這種關鍵時刻就應該站出來,沖上去!
青年黨員 何偉:很自豪參與到火神山醫院攻堅戰斗中,這是我的使命和職責所在,也是我最榮耀的時刻。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又是一年元宵團圓時,本該在家團圓的他們,放棄與家人共度佳節,毅然堅守在戰“疫”一線。他們攜手并肩,與其說是團隊,其實更像是一家人,他們共同奮戰,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黨的光輝照耀心中,他們用行動闡述著自己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無私奉獻。無懼寒風刺骨,無懼艱難險阻,他們心中有黨,心中有人民,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再重再難也毫不退縮。他們,就是共產黨員,鐵骨錚錚的中國共產黨員!
英雄逆行,黨旗飄揚
患難與共,有難同當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我們堅信,有愛就會贏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