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3月10日落成交付
中建三局一公司再創“珠海奇跡”
(中建三局一公司提供)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神州大地同心協力,共抗疫情。國有難,召必應,中建三局建設鐵軍義不容辭加入到了抗疫大軍中,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繼完工交付,為全國防疫工作貢獻力量的同時,中建三局一公司建設者在珠海又打響了一場防疫阻擊戰。“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連續25個晝夜奮戰,前后近12000人投入戰役,一公司人用擔當和責任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抗疫之歌。
醫院俯瞰圖
3月5日,珠海中大五院鳳凰山院區工程達到交付條件。3月10日,正式舉辦工程落成交付儀式。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校長羅俊,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等領導出席儀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羅俊講話 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講話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向中大五院移交鑰匙儀式
該工程是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的應急醫院,同時也是國內首個以應急方式建設的永久性傳染病院區。珠海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建三局一公司總承包建設,2月9日正式開工,9天實現工程主體結構封頂,25天完工。工程建筑面積約1.56萬平方米,建筑高度13.2米,包含一座二層醫院及配套液氧站、污水站等,院區包含病區護理、CT、手術室、ICU、檢驗科,總床位數300床,病房數約160間,手術室2間。
交付儀式現場
勇擔使命,疫情就是命令
2020年2月2日下午,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中大五院鳳凰山院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并直接委托中建三局一公司負責此工程施工。在黨和人民緊急召喚的時刻,作為在粵建筑央企,中建三局一公司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勇擔使命、迎難而上。
國內首個以應急方式建設的永久性傳染病院區,從集裝箱式應急醫院到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永久醫院,從20天到25天,工期僅延長5天!一個從未有過的挑戰!面對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再加上春節期間用工組織難、材料調配難等多重難題疊加,項目建設注定是一場硬仗。
應戰就要有必勝決心。接到工程建設指令當天,中建三局一公司第一時間吹響“戰斗沖鋒號”。開戰即決戰,2月2日,成立項目指揮部,骨干負責人連夜踏勘現場。2月3日,召開項目啟動會與籌備會。2月4日,先期近200名管理人員、450名工人火速進場。2月5日,項目舉行開工儀式,在珠海市副市長劉嘉文的見證下,火線成立黨員先鋒隊。項目總指揮長王飛任先鋒隊隊長,分公司黨員領導均勇挑重擔,全面擔當工程組、技術設計組、物資供應組、后勤保障組、資金保障組、安裝組以及各片區生產負責人等工作。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又先后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工人先鋒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40余名黨員骨干身先士卒、沖鋒一線,在各系統重要崗位發光發熱,帶領全體400余名管理人員、12000余名工友投身鳳凰山院區戰斗。面對工期緊、工藝復雜、資源組織、疫情防控種種難題,全體人員無畏無懼、直面挑戰。
醫院在建俯視圖
科學施策,挑戰國內首個永久應急醫院建設
項目方案最初是應對疫情建設的集裝箱板房應急醫院,但決策者結合珠海疫情形勢、長久使用需要、臺風暴雨氣候及各方意見,當機立斷改為以建設永久醫院的形式建設應急醫院,新方案結構形式由集裝箱板房調整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永久醫院結構穩定、牢固,有更長久的使用壽命;空間設計更加靈活,可按需求布置各類房間;使用功能將更加完善,房間氣密條件優越,可實現更高標準的功能需求。
結構形式改變后,施工難度成倍增加,按照正常工期,這樣的一座永久醫院建設工期需要278天,而疫情當前,最終工期僅由原來的20增加到了25天,工期壓力陡增,挑戰前所未有。
深化設計,構筑易建快拆體系。面對復雜的圖紙和極高的工期要求,技術團隊立即轉變思路,采用EPC模式主動介入設計,設計易建快拆體系:統一截面、統一布局,優化層高,原設計C30混凝土提高至C40,并添加早強劑,達到3天拆模條件。整個建設過程完成5次設計優化、12次圖紙會審、60余張深化設計節點,目的只有一個:最大化為現場創造便利施工條件。
預制化、模塊化,超前準備。為加快施工進度,21000平方米風管、65噸管線支架全部采用工廠預制,運至現場直接裝配。隔墻采用輕鋼龍骨墻,施工速度快,配合無機預涂面板,安裝一氣呵成。選用模塊化污水處理設備、液氧站,實現現貨直達、快速安裝調試。
千方百計,確保負壓要求。傳染性病房通過負壓實現病區潔凈度,不同功能房間不小于5帕氣壓差,保證空氣的有序流動,防止交叉污染,保證門、窗、墻“不漏氣”是重中之重。通過混凝土原光收面、采用醫用6級氣密窗、隔墻內層外層雙封閉等措施,確保病房空氣不外溢,同時采用高效過濾負壓排風,在滿足規范的基礎上預留20%風量,總共安裝240個壓差計,確保負壓條件達標。
因勢利導,強化廢氣排放。傳染性病房內被污染的空氣如何排放非常關鍵。本項目巧妙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屋面聳立80個外排風管直向高空,高度達6米,將經消毒的污染空氣排入高空,有效避免了排出的空氣進入到新風系統。
因地制宜,加強防風抗震。作為臨海院區,防臺風能力必不可少。本工程1274平米外窗全部采用系統門窗,可抗15級臺風。結構抗震烈度按7度設防,管道支架進行抗震加固,確保院區安全運行。
質量為本,堅持高標準不放松。考慮長期使用需求,病房開間寬度相對箱房增加了0.6m,層高4.4m,空間布局靈活、舒適感較好。相對箱房應急醫院增加了消防噴淋、智能建筑、永久電梯、節能、防臺風等內容,選用綠色環保、隔音材料,如無機預涂板、機制玻鎂復合彩鋼板吊頂、6級醫用氣密窗,氣密性得到有效保障,整個建設標準極高。嚴格按照正式建筑施工進行質量管控,各方質量監督、過程驗收、試驗檢驗同步實施,確保應急工程高質量交付。
周密部署,向科學組織要進度
工程推演,把控全局。自接到建設指令后,項目立即著手前期策劃,利用已有資料開展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力保項目建設進度。立足鳳凰山現場實際,對平面布置和交通組織通盤考慮、深度謀劃,高效開展前期籌備工作。將思路鋪在前,將計劃排在前,工程推演在前,做到科學謀劃,精準組織。
平面管理,行云流水。項目位于鳳凰山腳下,場地極為有限,且北側靠山,南側靠排洪渠,無法形成環形通道。項目當即決定通過場地平整,開挖部分山體,臨時回填排洪渠,合理規劃堆場位置,確保平面組織有序。成立交通引導組,引導車流線,保障資源進出順暢。
周密計劃,全面開戰。面對緊密的工期、復雜的工序,項目依托BIM技術量化工程量,模擬全專業施工工序,將計劃細化到小時,統籌分解各專業任務,確保各參建單位完美融入建設節奏,最大化發揮各專業優勢,推動整個項目施工進度。
穿插提速,你追我趕。合理排布施工任務,張弛有度搶抓節點,有序推進后續施工。前期確保3天一個結構層、1天完成拆模清理,切實有效地為后續精細工序搶時間、做鋪墊。做好室內、立面、屋面等立體空間的交叉施工,有效組織土建、安裝、裝飾專業的工序穿插,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確保作戰無縫銜接,高效推動項目整體進度。
樣板先行,專業融合。醫療病房工序復雜,為了在最短時間磨合各工序,項目48小時內搭建1:1異地樣板、實體交付樣板,解決18個碰撞問題,用最直觀的方式解決最復雜的問題,確保大面搶工時忙而不亂。
全力保障,解一線“后顧之憂”
快速招采,特事特辦。春節與疫情雙重困局下,分公司打破常規、特事特辦,全力滿足項目履約要求。在1天內完成急需人員、材料、設備進場,3天內完成后續材料及分包資源組織,累計進場各類機械336臺,混凝土12000立方,模板25180張,管材52086米等。招采小組協調復工函,幫助分供方解決臨時復工及車輛運輸、外地工人進城問題;三天內共計組織12家勞務公司,19家專業分包、27家物質設備供應商陸續進場對接。
商務同步,及時結算。調集10余名商務人員,兩班倒實時核算12家勞務分包工人工資,在保障用工準確的前提下,做到3天一次結算發放,工人退場、結算和支付三同步。截止3月9日,已支付勞務及專業分包6500余萬元,無工人工資糾紛發生。
兵馬未到,保障先行。高時期近4000人同時施工,加上400名管理人員,后勤保障工作舉足輕重。分公司為全部工人免費提供餐飲住宿等生活服務,兩天時間緊急建設了近800人的生活區,并聯系鳳凰山院區附近5個項目,解決工人住宿問題。趕工高峰期又逢暴雨降溫,后勤團隊每日兩次為工人送姜湯和藥品驅寒,免費發放床上用品,防疫保暖的同時也暖了工人的心窩。
萬無一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項目現場緊鄰珠海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點,建設高峰期超過4000名建設者同步作業,防疫壓力巨大。為保障建設期萬無一失“零”感染,項目指揮部成立當晚立即同步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實名制管理、防疫消殺、衛生清理保障等八個小組,對項目全體施工人員、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進行全面有效的防疫管理。
項目組織編制了《珠海中大五院鳳凰山院區項目疫情防控實施手冊》,內容涵蓋疫情防控基本知識、疫情防護用品儲備、施工人員進場管理、場內人員流動管控等各個方面。該手冊得到珠海市建設主管部門肯定,并在全市借鑒推廣。
不僅如此,現場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實名制管理團隊,他們嚴把入口關。現場所有人員進場前都要“過兩道門”,其中第一道“門”為入場信息審查,所有入場人員均須測量體溫、查詢行程軌跡、接受安全教育培訓、填寫基本信息登記表、核實身份信息后方能取得入場資格。第二道“門”設在項目大門,作為唯一進入項目的通道,所有進入現場的人員都要在此接受檢查。入場人員必須“六個一”(一紅外線測溫正常、一霧化消毒、一安全帽編號核對無誤、一反光背心、一口罩、一身份證)齊全,否則嚴禁入場。
另一個強勁團隊是防疫消殺組,配備20名消殺人員,每天圍繞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等地進行不少于4次的全面消殺作業。對工地實名制通道、大門等人員相對較多區域,更是每日定時6次消殺。為提升消殺效率,現場配備7臺手持式燒油噴霧器,2臺手推車式噴霧器。
前方建設者全力以赴建設珠海“防疫墻”,后方“防疫軍團”為每一個建設者保駕護航。從開工到完工,項目實現“零”感染。
不負重托,25天全面建成
9天實現工程主體結構封頂;8天完成33000平方米雙面雙層隔墻安裝;6天完成13500平方米吊頂施工。累計使用鋼筋2000噸、混凝土12000方,安裝氣密門2238平方米、氣密窗1274平方米,風管21000平方米、電纜120000米。
高標準、高速度、高質量,25天全面建成,中建三局一公司創造了鳳凰山建設奇跡。
有人說“我從2號晚上現場勘察開始就一直在這里奮斗,無數個不眠之夜,為的就是盡早完工,早日投入使用”。
有人說“湖北有雷神山、火神山,廣東有鐘南山、鳳凰山!”。
有人說“二十多個不眠之夜,只想為鳳凰山院區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人說“第一個進場,堅持到最后一個退場!”。
……
每一位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凝結成了攻堅克難的力量,每一個24小時的日夜奮戰,書寫著一公司人的堅毅和擔當,一場從未有過的疫情,一場從未有過的挑戰,一公司人在這場“戰疫”中再一次創造奇跡,這奇跡足以驚嘆世界,這奇跡足以鑄就自信的脊梁!
寄語:致敬每一位參與建設的“逆行者”,致敬每一位最美的一公司人!!!
版權所有 廣東省建筑業協會 ? Copyright 2013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州市越秀北路222號越良大廈八樓 郵編:510050
聯系電話:020-83642505 傳真:020-83642502 E-mail:gdcia@vip.163.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07635號-1